注:本文泉源于2017年10月26日Harzing.com上的一篇文章,原作者为Anne-Wil Harzing,原文标题"The mystery of the phantom reference"。文中的“我”是作者Anne-Wil Harzing的朋侪Pieter Kroonenberg,一名荷兰的退休统计学教授。在准备给一本Elsevier期刊投稿的时候,这本杂志的作者指南中的一篇参考文献引起了我的兴趣:Van der Geer, J., Hanraads, J.A.J., Lupton, R.A., 2000. The art of writing a scientific article. J Sci. Commun. 163 (2) 51-59. [The journal name can also be found with its full title Journal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s]这篇文章的一作是我之前的同事,我们统计学院里专注于实验心理学和多元分析的Van de Geer教授。
“原来他另有这样的一面呀”,我心里想,“他竟然会对科学写作指导规范有所研究”。然而,再仔细一看:同事的名字是Van de Geer,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Van der Geer。拼错了么?还是认错人了?不管怎样, 我google了一下这篇文章,却怎么也找不到。
长话短说,我最后发现:这篇文章基础就不存在!它仅仅是一篇为了展示Elsevier这本杂志的引用花样而存在的“幽灵文献”。只管如此,我发现在Web of Science上这篇文章有近400次引用,而在Google Scholar上引用次数甚至更多。我知道许多科研人员并不把参考文献当成一件严肃的事情来看待。
可是,论文里引用不存在的文献,又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?我决议来一探究竟。咱们一起来从这篇有疑问的参考文献自己看起。
我适才提到了,这篇“幽灵文献”最初是用来展示Elsevier这本杂志的规范引用花样(下图;请注意:最近Elsevier已经把这篇文献的揭晓年份从2000年改成了2010年)。用下面的关键词搜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,我们可以搜索到398次引用了2000年版本文献的记载 (搜索日期:2017年10月24日)。我发现,这类引用的快要90%发生在集会文集收录的论文中。一般说,学术期刊的审稿相对比力严,期刊编辑也会对作者的文献著录有一定的审核;相形之下,集会论文集则没有那么多讲求,但也有快要40篇发生于期刊论文中。
那些集会文集的约三分之二属于爱思唯尔出书团体出书的Procedia集会文集系列。Procedia系列被WOS和Scopus双双收录。
有些研究人员学术水平有限,发期刊论文有难题,对于被WOS和Scopus双双收录的Procedia集会就趋之若鹜了。这些文章中许多的英语水平也相当差,或许是因为大多数作者来自于中国、马来西亚、土耳其、俄罗斯、罗马尼亚以及伊朗,在这些国家英语并不是官方语言或是常用的语言(尤其在Social Science领域)。
同时,这些文章的参考文献花样也不完整、不规范。或许以上是Elsevier停止吸收这些领域Proceedings paper的原因。这篇“幽灵文献”泛起在参考文献列表第一个、或最后一个的概率之高,让我不禁以为,可能是作者忘记把这篇引用从列表中删掉了。
模板的最后是致谢、附录以及引用。在引用的部门,模板中加上了这篇Van der Geer的文章,作为引用花样的规范。显然,作者应该替换掉模板中的文字并换上自己的内容。然而,一些母语不是英语、而揭晓文章履历又较少的作者可能并没有弄懂这点。
也可能他们填上了自己的引用后,忘记了删掉这篇引用。归根结底,论文里引用不存在的文献是因为不走心的写作和质量控制。犯错的概率很小,然而许多人为了评职称等原因揭晓了大量这种比力“水”的文章,终于让我们发现了这个小概率错误。
总之,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提醒大家:对于看起来奇怪的参考文献一定要足够重视。支付一些应尽的努力,写的时候更走心一些,或者让有文献统计学功底的人来帮你审核一下。
泉源:医咖会、科学网。
本文关键词:开云体育(中国)有限公司,一篇,压根,不存,在的,文献,被,引用,400次,注
本文来源:开云体育(中国)有限公司-www.zeroand1.com